从专利视角,看锂电池的安全性

时间:2024-12-13

来源:康信知识产权

作者:张晓川

类型:专利


涉及国家/地区: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13

技术领域:{{fyxType}}

2024年6月24日,韩国京畿道华城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工业灾难,某集团旗下的锂电池工厂发生火灾,导致多人不幸丧生。这场悲剧发生在工厂的一个2300平的锂电池仓库内。由于锂电池在极端热力作用下引发的连锁爆炸,火势迅速蔓延,整个工厂被烈焰吞噬,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韩国消防部门迅速响应,但面对锂电池特有的燃烧特性和连续的内部爆炸,传统灭火手段显得无力,导致救援行动异常艰难。这起事故凸显了锂电池在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风险,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可能引发的爆炸和火灾。


而且,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因电池出现热失控而自燃事件频发,不仅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是否已经能够有效控制和管理电池的热失控问题呢?不妨从专利中找找答案。首先调研电池热失控的原因,然后针对各种原因去检索专利中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


01

锂电池出现热失控的原因


电池材料

  • 电池材料的不稳定性:电池正负极材料在高温或过充状态下可能变得不稳定,容易发生分解反应,产生热量。


电池结构

  • 内部短路:电池内部的微小金属颗粒或制造缺陷可能导致正负极之间的短路,短路电流产生大量热量,可能引发热失控。

  • 外部短路:电池外部电路的短路,如电池组中的连接问题,也可能导致大电流通过电池,产生过量热量。

  • 机械损伤:电池在受到撞击、挤压或穿刺时,可能导致内部结构损坏,引起内部短路或电解液泄漏,进而可能引发热失控。


电池管理

  • 电池过充:当电池充电超过其设计容量时,会导致锂离子过度嵌入负极,可能引起负极材料的结构变化,从而产生热量。

  • 电池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电池内部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如电解液分解、正负极材料退化等,这些变化可能降低电池的热稳定性。

  • 热管理不足:电池在高功率输出或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如果没有有效的热管理系统来散热,电池温度可能持续升高,增加热失控的风险。

  • 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效:BMS负责监控和管理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如果BMS失效,无法正确控制电池状态,可能导致电池过充或过放,增加热失控风险。


电池和电池包质量

生产制造缺陷: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如电极不均匀、电解液分布不均、电池封装问题等,都可能成为热失控的诱因。


02

专利中的解决手段


电池材料

针对电池材料的不稳定性,以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过充、热失控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已有专利针对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进行了电极材料的改进。

1.png

充电

针对过充的问题,以锂电池、过充、热失控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已有专利针对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进行了充电方面的改进。

2.png

电池管理

针对电池材料的不稳定性,以锂电池、老化、管理、热管理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已有专利针对锂电池的热失控问题进行了电极材料的改进。

3.png


03

总结


锂电池热失控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电池材料的不稳定性、电池结构设计缺陷、电池管理不当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锂电行业的研发人员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材料层面,通过专利技术改进的电极材料,如核壳结构的负极和具有热关闭功能的正极,显著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电解液的创新配方也有助于降低高温下热失控的风险。

结构设计方面,通过增强隔膜的耐热性和机械强度,有效避免了内部短路的发生,而智能化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则通过实时监测电池状态,预测和管理充放电过程,实现了热失控的早期预警。


跨学科的合作,如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融合,将为解决热失控问题提供更多创新思路。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以期待锂电池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总之,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行业协作,推动锂电池技术向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Title
x
{{message}}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message}} 已有账号? 返回登录

注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