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知识产权开放出花朵,在创新中看见“她”力量

时间:2023-05-23

来源:康信知识产权

作者:常丹

类型:商标


涉及国家/地区:中国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的作用更加凸显。各大企业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也开始对知识产权这一软实力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2023年3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上诉案件6183件,与2021年相比,受案数量增长18%。


在这些案件中,令人惊喜的是, 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卓越的女性在知识产权界大放异彩。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曾表示,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机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女性干警占干警总人数的68%,其中20%的女性法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71%的女性法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收案、结案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法官和法官助理活跃在审判和普法一线。仅2022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女法官共受理案件14304件,占该院全年受理案件量的51.6%,人均结案341件,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贡献着巾帼力量。[1]


从古至今,中国女性一直在文化、艺术、科技领域贡献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创新力量。在古代,她可以是写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北宋女词人“李清照”,可以是为自己立下无字碑的一代女皇“武则天”,可以是替父从军,巾帼不让须眉的“花木兰”。


在现代,她可以是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可以是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一切的“邓颖超”,也可以是中国第一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王亚平”。


而从商标领域放眼整个知识产权领域,整个业界的进步也离不开优秀的女性基层工作人员、审查员和法官们的贡献。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枚商标出现在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北宋时期,是济南刘家针铺在自己细针产品上印制的“白兔持杵捣药图”商标,其灵感来源于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这枚商标的诞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女性地位息息相关。


在现代以消费拉动内需的市场中,女性消费者群体对于品牌的多样化需求也主导了商标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风向。


作为一名在商标行业从业了八年的商标代理人,笔者这个行业中感受到了很多优秀女性带来的感动。她们可以为了客户的一封信函加班到整栋写字楼只有自己座位上的灯还未熄灭,可以中英文自如切换为客户提供最新的知识产权领域信息,可以穿着高跟鞋拖着十几斤的证据为维护客户商标权利与对方据理力争,更可以为了后辈们的成长耐心细致的指导开展每一步工作。知识产权,即是我们的职业追求,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产生连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为了更好的与世界知识产权体系接轨及更好的回归商标保护本原,《商标法》第五次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工作有序推进,又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进程中,众多女性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基层女性干部们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默默贡献着自身力量;可爱可敬的女性审查员们和法官们以极高的专注和热爱展现了自信自强的动人风采。让我们继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努力成为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为实现知识产权强国梦贡献巾帼力量。

Title
x
{{message}}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message}} 已有账号? 返回登录

注册完成